仓廪丰实,天下安,粮所乃粮食收储之所,曾伴随望牛墩老一辈人走过每一个早造晚造丰收时刻,承载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百姓缴纳“公余粮”的集体记忆。

据《望牛墩镇志》记载,望牛墩粮所成立于1961年,早期主要是负责公粮的征收入库,余粮和三超粮的收购工作。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,粮所陆续建成5间方仓和12间圆仓,储容量达6150吨。

梁锡培是望牛墩粮食管理所退休职工,曾在这里工作40多年,回忆起当年在粮所工作的场景充满感情和留恋。

望牛墩粮食管理所退休职工 梁锡培:我是1970年10月份来到这里工作,做防化员,负责粮食保管,就是负责检查粮食质量、保管粮食,保证粮食安全。以前生产队的时候,交粮的时候集中通过水运过来,倒散后,农民一担担挑过来,我们在船上检查,检验稻谷质量和干燥程度,我们就写一张单给他们,农民就一担担挑上来入仓。粮食入仓后我们就全部密封好,保管好这些粮食。

“宁流千滴汗,不坏一粒粮”,墙面上的这句标语既道出了“守粮人”的理念和责任,也是培叔他们这些工作人员最真实的写照。

2024年底,望牛墩粮所已完成所有储备粮的出库工作,将不再储粮,这也意味着望牛墩粮所光荣地完成历史使命。

60多年来,粮所静静地矗立在望溪河畔,守护着东莞一方的温饱,是老一辈望牛墩人共同镌刻的时代印记。虽然望牛墩粮所不如往日繁盛,可它记录了一方百姓的劳作与收获,也见证了水乡望牛墩的欣欣向荣。

城市高质量发展大潮下,望牛墩将如何回答留住时代乡愁和集体记忆这一命题?让我们共同期待,望牛墩以粮所活化改造为答卷,书写文旅新篇章。


记者:谢应珊 廖洪标


返回
顶部